“川东煤都”转型 华蓥造电子产品畅销全球(图)每天晚上 10 点左右,物流大货车会准时停在四川华金润集团,将一批批电子产品运往深圳。不久,这些来自四川华蓥本土生产的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,就将出现在东南亚、南美、中东等海外市场。
2014年6月,第一部“华蓥造”手机面世。一年后,“华蓥造”电子产品畅销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,外贸出口2.75亿美元,占广安市外贸出口总额的70%以上。
而数年前,这个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小山城,还是一个以煤炭和水泥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。7年时间,昔日的“川东煤都”已华丽转身,变成名满全川的“电子城”PP电子游戏。
每一次送走前来华蓥工业新城参观考察的各地客人,听到他们离开时的赞叹,华蓥市委肖伟华总会感慨万千:数年的苦干实干,终于迈出了转型路上关键一步。
华蓥,是一座因军工而兴的老工业城市。后来,华蓥依托丰富的资源,迅速发展了以“一黑一白”(煤炭和水泥)为支柱产业的工业经济。鼎盛时期,煤矿、水泥等资源型企业近200家,“川东煤都”的美誉,从此闻名于世。
好景不长。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开采,煤炭等资源逐渐衰竭,华蓥开始感受到“矿尽城衰”的阵痛。转型,路在何方?
华蓥准确把握国家发展导向,决定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攻方向。2015年,华蓥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95.1亿元,税收6200万元,分别增长164.9%、671%,并首次超过煤炭水泥产业总和。当年,四川省将华蓥与成都、绵阳、遂宁等三地一同纳入该省电子信息产业四大重点布局区。
肖伟华打了一个比方,只要在合理合法的范畴内,政府应当以“瞌睡遇到枕头般”的周到与温馨,着力解决企业的痛点。
今年2月,华蓥市举行“春风行动”2016 大型招聘双选会,70余家企业共发布5000余个工作岗位,3000余名求职者签订就业意向协议,其中,80%以上是返乡农民工。
为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,华蓥市统一构建了一整套政策扶持体系,让企业乐享政策红利。针对融资难点,华蓥市创新实施“出口-垫付- 退税-还款”的出口押汇服务机制,将原来2个月的退税周期压缩至1个星期。仅2015年,累计滚动融资1.3亿元,有效减轻了企业生产流动资金占用的压力。同时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发展。
目前,华蓥市还加快启动建设第二孵化园,“第二孵化园是一个 300 亿元产值的工业园。可以肯定的说,我们的梦想一定会提前实现。”肖伟华说,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,华蓥市委市政府原来计划的“到2017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”已经没有问题。